zizi 发表于 2017-6-18 08:25:10

螳螂,这个杀手不太冷



螳螂目(Mantodea)俗称螳螂,其英文名(praying mantids)有祈祷之意,这显然来自于这种昆虫一对高高举起的前足,如同虔诚的教徒在做祷告,因而又被称作“祷告虫”。



形态特征
尽管螳螂的形态会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,但还是有几个明显的识别特征:头部三角形,其上有大而突出的复眼;前胸延长,其上有一对特化用来捕捉猎物的前足(捕捉足),停息时弯曲高举胸前。





完美的身体结构造就了捕猎好手。
1. 一个可作300°转动的头部——让捕捉虫子的视野扩大很多。螳螂是唯一的一类能转动它们的头部看到其身后的昆虫。
2. 复眼发达并形成了真正的双目并用的视力。这使得螳螂能精确测算距离,令其在很短的时间(< 0.1 s)内利用前足突袭并捕获猎物。
3. 前足特化成捕捉足。其基节特别延长、腿节粗大,腿节与胫节的相对面上有刺或齿,胫节可折嵌于股节的槽内,呈镰刀状。这样捕捉猎物十拿九稳。
4. 有保护色和拟态伪装,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成为“隐形杀手”,成功捕捉多种猎物。




部分种类具有雌雄二型,雌虫通常比雄虫大,腹部肥大,但雄虫翅发达。


勇者无敌
作为一个天生的捕猎者,螳螂的猎物涵盖各类昆虫,甚至是一些小型脊椎动物(如青蛙、蜥蜴、老鼠或鸟)。但为了增加捕食成功率,螳螂一般取食体型不大于自身二分之一的猎物。




尽管“螳臂当车“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,但”胃口“比较大的螳螂还是有的。据文献资料记载,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,经常会去攻击小鸟、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。
因其若虫、成虫均为捕食性,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,因而螳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。


成长变化
螳螂属渐变态,生活史经过卵、若虫、成虫三个阶段。





螳螂的卵产于卵鞘内,每个卵鞘内含卵10~400粒,排成2~4列。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,常附于枝叶、树皮、墙壁等物体上。
螳螂的卵鞘在中药里称“螵蛸”,可治小儿夜尿,以桑螵蛸最好。

刚孵化出来的若虫叫”预若虫“,因为它们的体壁透明,是观察昆虫开管式血液循环的活体材料。

和其它昆虫一样,若虫要经过脱皮才能长大。根据种类的不同,螳螂若虫要脱皮3~12次才能变成成虫。


自相残杀
若虫和成虫均具自残行为,尤其在交配过程中有“妻食夫”的现象。


其实,雌螳螂“弑夫”并不是经常发生的。研究人员发现,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饿得两眼发直的雌螳螂(吃好了才能产出优质的卵,这应该算作“补胎”);而雄螳螂也绝对没有那种所谓的牺牲精神,它们不会蠢蠢地等着被吃,而是会极力避免成为雌螳螂的“盘中餐”。



常见种类
螳螂的种类不少,全世界已知8科2400余种,其中螳科(Mantidae)占80%,广布世界各地(除极寒地带),尤以热带地区为主;而中国已知8科160余种,常见的种类有:
中华刀螳
Tenodera sinensis
名声在外的螳螂,早在19世纪末就被引进到美国,现在在欧洲和北美都很常见。常在阳光充足处活动。



薄翅螳
Mantis religiosa
广布全国,常见于开阔草地,半荒漠环境。

广斧螳
Hierodula patellifera
广布于我国东部,喜栖于树木高冠处。



棕静螳
Statilia maculata
广布我国东部,常见于林地下层或草地环境。

眼斑螳
Creobroter spp.
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林地环境,全国已知9种。前翅中部的眼斑是其最主要特征。


在推文的最后,告诉你不一定知道的“惊天大秘密”,根据最新的研究(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),螳螂和蜚蠊、白蚁可是近亲,你是不是觉得很难以置信呢!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螳螂,这个杀手不太冷